重庆财经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Iflytek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韦俊财:从“下沉期”到学科竞赛的成长之路
2025年01月04日       余淼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级二等奖、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省部级二等奖、讯飞杯编程大赛一等奖、蓝桥杯省部级三等奖、三项软著和一篇在投论文。

今年春季学期至暑假,韦俊财个人及其团队在多项学科竞赛中斩获佳绩,那个时候韦俊财才处于大二,在这个时间点能斩获这么丰富的学科竞赛奖项并不常见,因为通常竞赛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在教学中还没有完全涉及。通过这个成绩几乎能断定,这个队伍一定具备极强的自驱力与自学能力。

带着对优秀学生的刻板标准走进韦俊财,会发现自驱力、目标感、自学能力等都不是最本质的,最本质的是一个人的想法,而韦俊财勇敢的想法与笃定的行动,来自家庭环境带给他的自信和底气。

image.png

当被问到在大二阶段就能产出如此多获奖,在年级屈指可数时,韦俊财说:“我们三个(指他们项目团队的3个人)其实是属于比较另类型的,我们做的很多事看起来比较超前,但其实我们已经规划很久了”。

上大学后他突然就有了很强的规划意识,这和他在高中时的状态截然不同,他用“没想过”来形容高中时对未来的考量与计划。进入大学好像自然而然就变得心智成熟了,他觉醒一般的意识到:自己的规划很重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更重要。

一次职业规划课上,老师让做岗位信息浏览,他在求职平台上找了一个工资较高的专业对口岗位,看完他发现大一的自己,面对这些岗位似乎没有任何匹配的能力,他开始思考就业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他和伙伴们讨论要怎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给自己增加核心竞争力,他找到一个途径:比赛。

决定要比赛,但随之而来的是迷茫。他很早就听过学长们打比赛的故事,他也想投入比赛,但大一阶段的专业能力几乎不能支撑他完整的做一个项目,第一次参加的比赛是学院的讯飞杯编程大赛,他独立做了一个小游戏,没有晋级,他的感觉是“不甘心”。

他把这段时间形容为“下沉期”,他想做很多事情,但是能力达不到,他很痛苦。

image.png

在痛苦中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不要等什么都准备好再去做,边学边做才是最快的成长方法。他尝试验证自己这个想法,今年春季学期他大二,团队研发的项目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获得国赛一等奖,这个项目中的声音克隆和面部图像合成需要用到大量深度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大三才会学习的,他没法等全部准备好,他必须先自己找案例,必须大量的自学。

这个想法被验证后,他更加自信,同时伴随的是大量自学带他进入了一个新层次,他发现自己的关注点、视野、思维也慢慢变得更加广泛,他发现自己可以去参加更多的竞赛。竞赛是体现自己能力最好的途径,竞赛面对的人是各个学校最积极向上的那一批人,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那种感觉很好,打开了他的视野。

他也坦言,“自学,需要付出的相当多。”有段时间,他自学深度学习,环境配置阶段就把他卡住,因为需要将许多框架融合为一个大项目,会存在很多版本依赖问题,他靠自己摸索,并不断学习深度学习知识,花了两周时间,后来环境配置成功,项目跑起来的那一刻,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自学除了难度大以为外,还需要兼顾学业,平时课程多加上准备竞赛,压力会很大,但好在讯飞人工智能学院是课程群模式的授课,他为比赛而做的项目也可以作为期末课程群答辩的项目,这极大的降低了他在平衡学业与竞赛上的压力,他很喜欢这样的教学与考核模式。

image.png

每次竞赛都带给他成就感,不断获得正反馈,增强了他的信心。信心除了来自自己,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因为韦俊财有一对无条件支持、信任他的父母。

“我爸妈很相信我,他们把我当家里顶梁柱一样的对待”,韦俊财反复强调是这份“信任”给了他勇气和底气。父母常常会让他代表一家人去参加在重庆的亲戚朋友的宴请,奶奶、外公生病通常也是他一个人开车陪着去医院看病。“高中时父母给我的更多的是呵护,到了大学呵护变成了信任,我意识到我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在学校做的所有事,遇到所有的困难,韦俊财都不会担心失败,因为他始终感觉家人会在背后无条件的支持着他。

小时候韦俊财和奶奶住在一起,这让他懂得了独立,后来爸妈回到身边,给与他无限的爱与支持,他获得了面对困难仍然坚持好心态的能力。“我也觉得自己心态很好”,韦俊财这样清晰笃定的评价自己。

他也会偶尔遇到一些短暂的挫败,但很快就恢复了,不仅是因为有好心态,还因为他喜欢总结,“我可能是双鱼座,挺敏感的,其实很久以前的事情我也会思考。”有件事他就挺后悔的,大二没有申请励志奖学金,原因是他闷头做自己的事情,很少和同学交流,导致自己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上出现了屏障,后来他总结,不能只埋头做事,还要和同学们去交往、交流,大学生的社交也很重要。

关于社交,他有个发现,同一个年龄段的人心里担心焦虑的事情其实是类似的,当大家把心里这份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后,会有共鸣感,也能消解自己的情绪。

他的朋友形容他是一个开朗、积极向上、活跃气氛的人,韦俊财说MBTI显示他是演说家性格。他一直担任班上学习委员,学委这份工作让他做事更细心了,这对他来说是个锻炼,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怎样与同学们沟通,来完成学委的工作。 

image.png

高中时他没有想过未来和规划,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凭借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的看好,两年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选错,重新给自己一次机会,他仍然会坚定的选择计算机类专业。这个专业让他身处一个信息的浪潮,他不断不断的接受很多信息,他热爱检索信息,这让他不断扩展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个专业带给他这份眼界,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面对学弟学妹们,他觉得有些事情很重要:

要好好规划自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切实有效的规划。

不要躺平,不要因为舆论环境对未来感到悲观。面对“计算机寒冬”、“就业困难”等负面的信息,他仍然选择要去坚守自己,他坚信,坚持不一定有机会成功,但放弃了一定没有机会成功。

多鼓励自己,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别人能做的,你也可以。在自我鼓励这件事上,他特别有感悟,曾经一门课上一个老师说:“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状态,计算机的指令是人想出来的,你现在觉得很难的东西,只是因为你目前还不知道而已。”这句话他听进去了,他发现果当自己理解知道后,很多事情不再困难。

在一次项目路演上,韦俊财听到学长演讲结尾时讲了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他现在还能清晰的记得。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