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财经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Iflytek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张亮:与真实世界的碰撞
2023年12月30日       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践学双优之星系列人物报道


今天的采访对象是来自讯飞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智能科学与技术1班的张亮,他今年有很多有趣经历,他感觉自己经历了飘起、落下、再出发,欢迎你听听他的故事。

 

图片1.png


 

01  “我可能是飘了”

 

今年夏天,张亮留校参加了学院的暑期培训,在这段时间里他主要完成自己的作品准备去参加科大讯飞"星火杯”认知大模型场景创新赛,直到9月,"星火杯”TOP50强的名单正式公示,张亮所在的项目代表重庆财经学院入围了,大家发现晋级TOP50强的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作品,这个事情一度让张亮成为焦点,学院和学校也纷纷要采访他。

 

10月的时候,张亮受邀参加“星火杯”全国高校学子创业营,他第一次踏上去往安徽的旅途,训练营的这几天里,除了比赛他还参观了科大讯飞、结实了很多其他学校的朋友,他说:“那几天里,我觉得我和他们是一类人。”

 

回来后的几天里张亮一直处在一种和以前不太一样的状态里,他把自己的状态描述为“我可能是有点飘了。”当他评价自己那个感觉是“飘了”的时候,其实他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已经开启了一轮自我审视与反思。

 

图片2.png


 

反思来自于他认识一个初创企业的人,对方说可以看看他的简历,于是张亮第一次认真梳理简历,简历梳理完后,他有两个认识,第一,他摸清了做简历的本质逻辑;第二,当他直视自己简历时,发现这个简历上的他和他心中理想的自己还有很多差距,项目经历与技术上的成果好像还不足以支撑他立足这个行业。

 

随着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他意识到,这几天以来自己可能是“飘了”,同时他距离真正认识自己又更近了一步。

 

我向张亮求证,他认为自己和那群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可能是什么,他表达那些学生可能会比他有拥有更多的获奖、他们发表过很多论文,以及天然的在资源上的优势,还有自身实力上的一些差异。

 

“飘了”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飘在上空却不自知,这段经历无疑是有趣的,没有机会飘起来可能也无法如此真切认真的审视自己。

 

图片3.png

 

02  再次审视自己

 

在“星火杯”里张亮结缘了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伙伴,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在一起做一个新的项目,前几天张亮再次受邀又踏上去往安徽的旅途,参加了2023年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赛。

 

这一次他再次融入那个环境,他能理性看待真实的自己,他知道自己也许不能在人工智能领域里面成为走在最前面的那一批人,但是他可以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一个专业的工程师。他很喜欢一纯粹的些事情,他觉得工程师和老师的职业就满足他对纯粹的理解。

 

“星火杯”的经历是张亮认识自己和审视自己的一个契机,但似乎并不是让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对他来说真正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上一次寒假,他和一个2020级学长一起开发一个博客系统,他主要负责用户管理板块的研发,一共5天时间里面,2天用来学习后端框架、1天写设计文档、2天完成系统开发,他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有了质的提升。那种全力以赴、专注的状态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他在实践中感受到学长说的“一个好的设计文档,可以让一个工程师知道自己上一步和下一步做什么。”

 

对自己“飘了”的觉知,也不是让他感到受挫的,最受挫的是大学里面有两次他把计划安排得比较满,然后各种事情的节点时间都汇聚到一起,他没能按自己的计划执行所有事情,同时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去适应那种突来的变化。

 

提到这些挫败感,他总结自己的问题可能是行动力的不足,而他理想的行动力是可以把学习和生活合理的安排好,且高度专注,以及这种状态的持续行。他更形象的用一个学长学习作息来表达他对行动力的理解:“他们可以上午11点到工位,晚上11点结束学习,而且这个中间都比较集中,而我可能会在学习中间打开B站看半个小时。”我惊讶:“看半个小时,你觉得有点多?”他说:“上午半个小时、中午半个小时、下午半个小时。”他理想的行动力是适度休息,持续学习,如果有较长的休息时间,爬爬山也很好。

 

图片4.png


 

03  要先让自己做得比较好

 

本科这几年,除了项目和比赛,张亮还任职团支书、班长、班助等,班长的工作比较多,但是他也慢慢摸索出了如何兼顾处理好这些学生工作与自己学习的关系,任职团支书那段时间他需要组织团日活动,在这个过程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担任班助的想法来自于当初作为新生的他,因为有一个学姐作为班助,他觉得这种可以指引他人的感觉很不错。

 

第二次踏上去安徽的比赛,他还带上了一个2022级的学弟一起,他说:“他们才大二,这个机会更适合他们去,拓宽下视野。”他也很乐于和在技术上有想法的学弟交流。

 

提到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他说:“如果你想摆脱当下自己认为不太好的状态,就得先得让自己做得比较好。”

 

当我们不满意自己的状态、所处的环境时,有多少人只会埋怨,但自己无法行动改变自己,张亮选择的是先做好自己能做好的全部,再改变。

 

要重视自学,工科生要自己主动自学,通过自学先入门,如果有问题可以咨询老师,老师们其实有很多经验但不一定能在课堂上产生价值,与他们真实的沟通也是获得经验的途径。

 

有些事情很神奇,不到最后那一刻,不太能定义它的价值,张亮也觉得自己有些决策可能当时不是那么正确,觉得自己不该轻去做一个决定,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收获了些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随着课程群答辩的结束,今年也接近尾声了,无论今年有多少收获的喜悦抑或是对自我评判的痛苦,也都将落下帷幕,我们都要踏上新的成长旅程了,对于明年,张亮已经有一些安排与规划,他会带着现在最真实的自己,去触碰那个最真实的世界。


图片5.png